當黑河進入高臺以后,就會看到沿河長著一些紅柳、沙棗樹和白楊;還有青青碧綠的草地,像一塊綠色的地毯鋪設在黑河的兩岸,河岸上牛羊、騾馬成群;不遠處的村莊,炊煙裊裊升起;附近的莊稼地綠色承接,映襯著這里土地特有的那種黃,一片接著一片……
而要說起黑河的河灘轄地,最美、最特殊,那就是高臺境內的這一段。一來是由于高臺境內的這段黑河處在中游的下段,成為黑河中游與下游重要的河段轉換地段,其覆蓋的植被也表現為千差萬別。就拿與臨澤相接的地段,河岸上多生長河柳、白楊和沙棗樹,因為是多以鹽堿灘地為主,所以草極少。再往下游走,岸邊的紅柳就多起來,雜以沙棗林,成為這里河灘主要的風景亮點。而從高臺境內的黑泉鄉進入羅城以后,黑河兩岸的紅柳灌木叢就更加多了,不是像前面,只有河岸或裸露的河床上長著幾株,而是成片成片地生長著,有的甚至根系碩大,形成了一個個圓形的土丘。當進入天城正義峽以后,這里的河岸也變得簇擁狹窄,植被也相對減少,但首先惹眼的就是這里生長著一些上游或中游并不多見的胡楊,沿河像飄灑的一條絲帶,遍布河的兩岸。而在羅城所在的其他河段,經過河流千年的淤積沖刷,河岸逐漸變得寬闊,河灘空地由于受到河流水源的滋潤長滿了青青的草。這里儼然一個縮型的草原,附近村莊的騾馬牛羊成群地被趕到河灘上放牧。而這樣風景在羅城這個地方可以隨處可見,騾馬牛羊隨處可見。外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到了哪個草原。
所以說,高臺境內的黑河所包含的環境是比較復雜的,有山地草原帶、山地灌木帶、平原灌木帶、還有平原草原帶,有的地方還是交錯分布,卻都集中在這一個轉換河段上。從正義峽峽口以北,黑河就進入了下游。作為古弱水遺址和分界線,黑河從這里開始并即將進入蒙古高原。它從一個盆狀結構的山地間,向西北方豁開了一個口子,從這里流瀉出去,奔至千里以外的額濟納旗。
額濟納旗是典型的牧業區,這里多以牧業為主,仍然受著黑河的滋潤。而中游的情況就與下游不一樣了,屬于典型的農業區,所以,沿河生長著一些灌木林帶外,基本上是農田離黑河岸邊靠的很近,就像是這里的人生怕離黑河離得遠,澆灌不上黑河的水。這種情形被包括張、臨、高三縣在內的廣大區域一直延續了下來。因為是都處在張掖盆地間,地形結構又以河流沖擊平原為主。所以這里的農業一向有名,自古以這里來就盛產糧食,成為省內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從漢武帝開辟西域,到設立張掖郡,至唐王朝在建康(今駱駝城)駐軍屯田始,高臺境內的墾荒開地活動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除漢武帝時大量開發過外(從后來來看,并不算是最大化的開發利用)。直到唐貞觀年間、明洪武年間和清康熙年間,這三次伴隨大型的移民活動,高臺境內的土地開發利用才達到了極致。不光是駱駝城,縣內其他地方在這三次歷史時期的開發幅度也都是相當大的。至今仍有許多高臺生活的人還自稱是山西大槐樹下遷來的。這正是明洪武帝年間的那次大型移民活動的結果。
所以,這一段黑河的美多是來自這些田地的綠,和沿河的那些樹木的妝點,它才變得如此秀麗。當從衛星圖片上看這一段黑河的時候,看到最多的也正是沿河分布的這些整齊劃一的田地——阡陌交錯,以黑河為依傍,隨黑河百轉千回,依次鋪排開來。而不光是田地,連村莊和城市,也都是依河而建。所以說,這里的人真正是靠黑河生活著,黑河是他們名副其實的母親河。而這一段黑河河灘,自漢武帝開辟西域,從匈奴人手中收復以后,又經過多次人口遷移,大凡是河灘顯地,能夠開發利用的都被開發利用了。
除此以外,能夠彰顯黑河灘之美的就要算那些星羅棋布分布在黑河沿岸的湖泊水庫了。像高臺境內的湖泊水庫就有小海子、月牙湖、大湖灣、劉家深湖、馬尾湖、明塘湖、天城湖,這些湖泊水庫就像一些被鑲嵌在大地上的藍色寶石,點綴著這片美麗的土地。而湖泊水庫多,水鳥也就多,這些湖泊水庫也就成為了這些遷徙候鳥的快樂家園。像常來的候鳥中以鸛類和野鴨類較多,如黑鸛、白鸛、大雁、麻鴨之類,在這些水庫里成群接隊。每當春天到來,這些鳥類就從南方遷徙而來,在這些湖泊里駐足安家,進行生殖繁衍。這給黑河沿岸光彩增添不少。而最讓人驚喜的是像天鵝這樣的珍貴鳥類,這幾年也成群地落戶黑河,以及沿岸的那些湖泊,吸引了不少外來的游客。
由于前些年,濫砍濫伐現象嚴重,加上人們無休止的開墾,嚴重破壞了黑河的生態環境,特別是作為水源涵養區的下游,遭到嚴重破壞。經過近幾年的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黑河流域內生態環境得到恢復,當地政府下了大力氣,在黑河沿岸已建立多個生態濕地保護區。有的甚至還進行了圍欄護理,禁止開墾和放牧,對黑河沿岸的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當再一次看到成群的天鵝又一次駐留黑河岸邊,我們的心情是激動的。我們為黑河再一次恢復到它以前的美麗而高興著。現在,政府每年通過組織植樹,通過黑河沿岸濕地環境保護區的建立和監管,這里的綠色才真正成為了我們抵御風沙、炎熱的屏障,同時也成為黑河真正的保護者。
正是這一片片的綠讓黑河灘更加的美,也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的美。這些年,地方上還加大了對沿岸湖泊水庫的治理,一方面加強了對水庫灌溉利用的發揮,另一方面通過綠化環境,建立旅游風景區。光高臺縣以內,這樣的旅游湖就建立了三個,像月牙湖是在原有的濕地湖泊的基礎上進行建設的,現已發展成為高臺縣最大的旅游風景區。縣里在加大旅游開發的同時,還為候鳥們修建鳥島,并加強了對侯鳥的保護力度,為它們能夠長期定居黑河打下基礎,但同時也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