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濕地保護成效顯著
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
三峽水庫是三峽工程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其中重慶庫區段濕地面積達7.77萬公頃,占整個三峽庫區濕地面積的74.8%,重慶濕地總面積的37.5%。為此,三峽水庫濕地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成為重慶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
在三峽庫區濕地保護和修復方面,重慶通過加大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兩岸開展大規模綠化造林力度,構建起百米臨江阻隔林帶、中部經濟產業林帶、高山無縫生態防護林帶,森林覆蓋率由22%提高到49%;通過建立4個國家級、9個市級和區(縣)級濕地及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開展科學的增殖放流,有效加強庫區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通過加強機構和法制建設、開展庫區濕地科研監測與交流,有效地提升了庫區濕地保護管理;通過開展庫區沿線工業企業環境污染整治、庫區飲用水源保護、庫區固體廢物清理和漂浮物清撈,以及推進長江干流及嘉陵江等8條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庫區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使庫區沿線環境得到綜合治理。如今,庫區生態環境實現較大改善,吸引了眾多鳥類棲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多次光臨三峽庫區。
在三峽水庫消落區生態恢復和治理方面,重慶主要開展了科研攻關及濕地生態治理試點示范工程。重慶先后實施了《三峽庫區流域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三峽庫區消落區植物群落構建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重點研究課題,同時與重慶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合作,篩選出適宜消落區生長的植物30余種。通過開展消落帶基塘工程、林澤工程、消落帶鳥類生境工程和生態浮床工程,在開縣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消落區濕地四大技術體系;開展以中山杉為主的生物治理試驗工作,在萬州區165米-175米消落區,成功栽種了500畝的中山杉試驗示范林;開展了以竹柳和香根草為主的消落區植被恢復治理示范,陸續在云陽縣消落區162米-175米內推廣栽植200余畝;通過在主城兩江四岸開展消落區治理試點示范,成功探索出新的植被栽植模式,實現樹種在洪水退去后能快速返青,保存率達90%;采用喬灌草立體配置結合的消落區治理實踐,在忠縣和萬州區建立濕地生態植被修復推廣示范基地共302畝,經過三峽蓄水期4個月全淹浸泡,成活率超過90%;通過實施滄海桑田示范試點工程,成功在庫岸呈現出“秋冬水盈則海,春夏水退則桑”的美麗景象。
多年的實踐表明,重慶三峽庫區濕地的保護與利用要順應自然,讓庫區濕地在無盡的歲月里自然衍生,使三峽庫區濕地永遠造福于庫區人民。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