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杜鵑這種樹,以前我只知道其名,對于它的習性甚不熟悉。近一兩年,由于我身在林區對它產生了崇敬之情,不禁想為它歌頌幾句。
今年春天,在柏揚坪高山上除了青草,能呈現出春色的就只有杜鵑了。不管是在霧中、雨里、松林,那粉紅或雪白的花瓣耀眼刺目,令人一望即產生欣喜之情,立刻感到春心蕩漾,激起無限遐想。
遐想之余,不禁步出工棚,向杜鵑走去。山大坡陡,雖近在咫尺,但走了好大一會才來到跟前。仔細一看,那花有怒放的,有含苞的,有還在花萼中蘊釀著的,和著露珠,經太陽一照,各具情態,特別是那巴掌似的葉子,又大又厚,給人一種淳樸,富有生命力的感覺,那里面蘊藏的汁液,我想他會成為不敗之葉。再看那直的、彎的暗紅色的枝條,好象經過加工似的盆景,蒼勁古樸,給人以剛強不可催的印象,使人浮想起男子漢的形象。如果從整體望來,他好象胸佩紅花的林業工人的雕像,令人產生可敬可嘆之情。我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創造出這樣完美的雕塑,令人難以置信。
感嘆之余,我試圖探究一下形成它剛毅完美形象的原因,莫不是它扎根巖隙,從巖石中吸取了剛毅的神韻,又從高山的雨雪風霜中達到了完美。不然的話,為什么它的身軀留下那么多的斑駁的錘煉痕跡呢?莫不是它的根深植于大地,每一個根須都緊緊地沾固著泥土,從大地中汲取力量,才四時充美永不衰敗呢?
我看到在山坡上植苗的十七、八歲的營林姑娘和年過半百的營林工人,他們的組合又何嘗不是一株高山的杜鵑,那飽經風霜的雙手、身軀和杜鵑樹的枝干多么相似;彎腰植苗的神態,不也是把自己的根植進土里。我得到了答案,高山杜鵑的神韻是從營林工人那里吸收來的。
我愿做一個虔誠的信徒,在秦嶺山中,跟高山杜鵑和它的祖師修煉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