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形成之初并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這種樣子,自然萬物也不是與地球演化同步降生。地質學家李四光曾說:“地球上出現生命物質,是地球發展史上破天荒的大事?!钡厍蛐纬梢呀浻?6億年的生命,從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物質生成時算起,也有了十幾億年的歷程。生命的出現、進化到繁榮,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濕地這個水陸交接地帶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地質學上對地球生成有眾多爭議,形成了意見分歧較大的幾個學術流派,其中“水成派”認為,地球是一個巨大的水體,萬物起源于浩渺的海洋。早在數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認識到水為生命之源和萬物之源?!缎杏洝吩唬骸疤煜轮嗾咚桑√燧d地,高下無所不至,萬物無所不潤。蓋江河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積十分之七以上。如無載水之江河海洋,既不成其為地球;地球如果無水,一切生物和人類即無法生存;自古及今,水乃不可須臾離者……職是之故,關于水之記載,不絕于書?!?/DIV>
一切生命物體都以水作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體含水量一般達60%至80%,,動物體含水量比植物更高,水母含水量水量高達95%,軟體動物達80%至92%,魚類達80%至85%,鳥類和獸類達70%至75%。只有足夠的水量才能保證生命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如果追溯到距今46億年前的地球形成之初,在無際的宇宙中,地球一片死寂,天空烈日炎炎,熱浪滾滾;大地火山噴發,熔巖橫溢;地表沒有河流,也沒有海洋;大氣中沒有臭氧層,也沒有氧氣。洪荒的地球表面,物質激烈動蕩。隨后數億萬年的變遷,地球驟熱驟冷,化育萬物的水汽應運而生。如果要書寫生命的起源,宇宙中第一個水分子的生成應當是最輝煌的一筆。這時,與生命有關的物質靜悄悄演繹著,水、甲烷、氨和氫經過復雜的變化,逐漸組成一些最簡單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便是組成生命的基礎,即蛋白質的基本成分??茖W研究發現,凡是有生命的物質,都是由蛋白質和碳氫化合物構成的。原始海洋中核酸和蛋白質的出現,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物質基礎。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產生了原始的生命形態---原始細胞。它的出現,也就是第一個生命現象的誕生,開辟了生命史的新紀元。
在生命演繹的過程中,水伴隨著每一步巨大的飛躍。先是原始海洋中生成的核酸蛋白質聚合成沒有細胞核的原始生物細菌和藍藻,藍藻在進行光合作用時產生氧氣,這是孕育生命的一大飛躍。氧氣的積聚,使最原始的單細胞在水的保護下演化生成,一個繁榮的生命世界即將到來。最早的生物約出現在十億年前。動物化石有三葉蟲、蜿足類等,植物主要是單細胞的水生植物藻類。在這以后的億萬年中,隨著自然界的變化和生物進展,細胞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物。距今五億年左右,門類眾多的高級生物從生命的星火發展成燎原之勢,適宜的溫度和環境條件,為植物遍布提供了可能。綠色植物的大面積繁衍,通過光合作用置換能量,大量制造氧氣,為水生生物登陸奠定了基礎。海洋生物隨波逐流,被一場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擱淺在海濱灘涂的水陸交接地帶,充足的水源、和暖的陽光,給了最初的生命一個安全著陸的家園。水生動物繼而嘗試登陸上岸,生命進化的歷史長河更加奔流不息,原始動物由無脊椎原生物進化到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動物相繼生成,地球上逐漸充滿了無限生機和活力。
自然創造生命的歷史,始終是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一切生命誕生后,哺育它們成長的環境必須有生命所需的水源、適宜的棲息地和充足的食物,這些大都只有從我們今天所說的濕地去尋找。濕地處于水陸交接帶,一端連接著陸地,一端連接著水域,既能讓動植物在陸地安家落戶,又利于補充生命所需的水源。在這片家園里,一切生命合理有序地參與競爭與合作,形成龐大的食物網,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在生命演進過程中,濕地更像襁褓一樣,哺育了一切生命的嬰幼年。
地球進化了數十億年,今天的濕地系統依然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物質生產力最活躍的地方,仍舊虔誠地托舉著喧嘩的生命, 譜寫著壯觀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