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保護區精神、展保護人風采
媒體:原創 作者:我在黃河口
專業號:我在黃河口
2009/6/16 19:11:30
王英姐走了,帶著人們的敬佩和敬重,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一個47歲的女人用男人般的臂膀撐起了紀檢工作中的一片天,在她的那片天空下,既有著冬天的冷酷,又有著春天般的溫暖。王英姐走了,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是她梅花般迎雪吐艷、凌寒飄香的品質還是她的朝氣蓬勃的生活態度!王英姐走了,我們該干些什么?這個沉重的問題我想了很久很久,答案是,寫在紙上的,留下的只是墨香而已,我們會用行動來證明保護區人會不折不扣完成使命的決心,也會用行動來表示,王英姐放心,一路走好!
現在正值炎熱的六月,走進幅員遼闊的保護區,已是滿眼的綠色,每到這個時節也正是旅游的旺季,南來北往的游客總會嘖嘖稱贊這保護區的美景和這豐厚的濕地,各種鳥兒成群結伴的在水邊棲息,無數的魚兒在水里游動,這場景,好一幅,來自天工手中的山水畫!
可在這美不勝收的風景下,有多少保護區人頂著三十幾度的高溫酷暑,一天24小時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保護區地廣人稀站點分散,位置偏僻,各個站點的硬件設施并沒有達到想象中的完好,甚至有的站點連風扇都沒有,也許有的人聽到這里會笑,可是這并不是一個笑話,而是我們這里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條件也許是有點苦,可比起那個連風扇都沒有的站點上值班員的故事,我們就會知道這點苦對他來說又算得了什么。他叫郭鳳冉,今年49歲,保護區職工,特點是老實憨厚,已在保護區工作近三十年,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個人很普通,可就是這么一個普通的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里,從19歲呆到現在,在那不僅環境艱苦而且信息交通都非常閉塞,直到后來有位記者發現了,報道了出去,才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范",再后來直到42歲才娶妻生子,敢問哪個普通人可以做到這樣,完全忘我,服務在自己的崗位上!
墾東五檢查站作為全站的形象窗口,2008年被墾利縣評為‘巾幗文明崗’,在這崗上的不用說都是我們青一色的娘子軍,娘子軍里既有還未婚的小姑娘,也有成家立業的半邊天,在這個隊伍里有一個人比較特殊,她叫王霞,已經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他丈夫叫宋振峰,同樣工作在保護區,由于兩個人都在野外上班,孩子只能放在墾利的父母家,他們倆的生活狀態可以用鄉愁里的一句詩,‘我在這頭,你在那頭’,因為分工不同,她丈夫被分在了浮橋檢查站,就這樣他們過起了保護區版的牛郎跟織女的生活,其實這還不算什么,可作為母親,她最掛念的還是孩子,遠在百里之外,孩子無論是生病還是過生日,她只能在電話里送出安慰跟祝福,也許女人比較感性,每當三歲兒子在電話那邊說想媽媽時,她總會在這邊說,媽媽快回去了,等回去時候領你出去玩給你買好吃的,話總是充滿著鼓勵,可她卻已是淚流滿面!
是啊,有時候我也在想,在保護區工作的這些作為兒女,作為人妻,作為人夫,作為父母的我們,可曾為家里做過什么,可曾為他們分擔過什么,我們對他們充滿著愧疚,可是保護區也同樣需要著我們,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需要有人為它站崗,為它巡邏,為它守護,既然選擇了,我們就會堅守下去,就像王英姐那樣,用生命之水澆灌事業之花!
我們會把王英姐的魂融進身體里,用她梅花般的精神,繼續把保護區的精神的發揚下去,繼續把保護區人的風采傳揚下去!
王英姐你看到了嗎,我們正在努力、、、、、、